隨行就市定價法屬于競爭導向定價法。該定價法不規定一個固定的產品價格,也不允許當地公司全權負責定價,而是盡可能利用兩種定價方法的優點,靈活地根據市場需求和競爭來決定價格。以下是關于如何規避隨行就市的一些相關內容的詳細介紹:
市場定位的靈活性
市場的定位應該是動態的,需要改變傳統的一成不變的定位,制造隨機應變、隨市場而變、隨行就市、經營靈活的市場氛圍。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果斷地重新研究、制定新的市場定位,以避免過度依賴隨行就市的定價策略。
勞動力市場的定價
勞動力既屬于商品,勞動力市場價格必然隨行就市,反映的是當前勞動消耗量和價格水平。企業在招聘和雇傭勞動力時,需要根據市場的勞動力價格情況進行合理的薪資設定,以避免過高的勞動力成本。
企業國際化的進程
企業國際化的基本進程是商品進出口、勞務進出口、投資活動。這一進程是企業規避風險、獲得穩定收入的需要,也是企業適應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所必然經歷的過程。通過國際化的發展,企業可以降低對國內市場的依賴,減少隨行就市的風險。
利率市場化程度的影響
市場的拆借利率由供求雙方協商議定,隨行就市。通常,同業拆借市場的利率是根據市場的供求情況,在雙方討價還價后成交的,是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利率。而其他類型的利率,如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由于市場化程度較低,往往不太容易隨行就市。
運輸成本的靈活調整
鐵路運輸成本和港口裝卸成本通常相對固定,而水路和公路運輸成本由于市場化程度較高,往往隨行就市。因此,在煤炭物流等多環節、大運量和散貨運輸特點的行業中,企業可以通過靈活調整運輸方式和路線,以規避隨行就市帶來的成本壓力。
目標定價的選擇
根據目標定價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定價策略來規避隨行就市。如果企業的目標是擴大市場份額,或者企業具有絕對的低成本優勢以及產品銷量大,就宜采用較低的價格。而如果企業的目標是質量領先或主要經營高檔品牌服裝,就可以借助良好的品牌優勢、質量優勢和售后服務來規避隨行就市。
通過以上的方法和策略,企業可以在規避隨行就市的同時,靈活應對市場需求和競爭變化,實現較好的定價效果。企業在制定定價策略時,需要全面考慮市場定位、勞動力市場、國際化進程、利率市場化程度、運輸成本和目標定價等因素的影響,以便更好地規避隨行就市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