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U是一種綠色環保的新型高性能彈性體材料,屬于聚氨酯彈性體的一種,兼具橡膠與塑料的性能,與其它類型橡膠及塑料相比具有能耗低、污染小等顯著優點,能有效替代PVC、橡膠、EVA、硅膠等傳統材料。TPU可以采用多種常規的塑料加工方法成型,如注塑、擠出、流延、壓延、吹塑等,廢棄后可重復加工利用,且在堆肥狀態下能夠自動降解,對環境不造成任何污染。符合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是未來新材料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市場容量巨大。
TPU是一種有機高分子合成材料,屬于聚氨酯彈性體的一種,具有多種優越特性,能夠有效代替PVC、橡膠、EVA、硅膠等傳統材料,符合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是未來新材料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按照產品品類分類主要有結構、加工方式、有無交聯和制成用途產品分類,其中按加工工藝分類,TPU可分為擠出級、注塑級、膠粘級、壓延級、吹塑級與發泡級。
國內TPU行業處于成長期,市場前景廣闊
TPU一般指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是一種線性高分子材料,分子鏈上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團,氨基甲酸酯基團由羥基和異氰酸酯經化學反應得到。從化合物結構上看,它是由軟段和硬段組成,是一種嵌段高分子。聚氨酯起初是由德國化學家Bayer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合成的,到目前為止,國外聚氨酯公司主要有以下幾個:陶氏、亨斯曼、巴斯夫等。聚氨酯一類的物質可用于涂料、膠黏劑、合成革、彈性體、纖維等制品,并且在建筑、醫藥、輕工業、航空、機電、交通、紡織等領域。特別是近幾年來,無論是在產品種類、使用范圍還是產業規模,聚氨酯規模突飛猛進。
大陸地區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通過“七五攻關”,初步掌握了TPU雙螺桿法連續生產合成技術,但是由于TPU生產技術門檻高,特別是設備要求和生產管理水平要求高。所以大陸的生產一直在低水平徘徊,研究也沒取得太大的進展,研發和生產水平一直落后于外資企業和臺資企業。90年代以后,隨著市場對TPU材料的需求增長,在歐、美、臺資企業進入大陸后,大陸一些企業開始進行TPU的生產、銷售。隨著各大臺灣企業的登陸,大陸的TPU生產才得到了大力的發展。從產業生命周期來看,國內的TPU行業正處于成長期,市場前景廣闊。
從產量來看,隨著我國TPU新增產能陸續釋放,產量持續增長。據統計,2014-2021年國內TPU產量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4.5%,2021年我國TPU產量約64.5萬噸,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TPU生產國,凈出口量自2007年以來穩步增長。從需求情況來看,需求持續高增長,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TPU消費國。據統計,2017-2021年中國TPU消費量CAGR高達12.9%,其中2021年總消費量為60.2萬噸,同比增長11.6%。按照2021年全球TPU產量109萬噸計算,國內TPU消費量已超全球一半。
未來五年年復合增長率在10%左右
我國TPU行業起始于上世紀90年代,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國TPU的產量和消費量均居世界各國的前列,業內出現了一批具有相當規模和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山東、浙江、廣東等地形成了較大規模的TPU產業群。TPU產品的種類和產量都達到了較高水平,其中部分TPU產品的質量已達國際先進水平或領先水平。
我國TPU生產企業大多屬于小型或微型企業,比較分散,低水平重復多,技術開發能力薄弱,產品功能少,缺乏核心競爭力。同時,隨著質量和環保要求的不斷提升,TPU產業的環保要求也必將越來越高,這對我國相關行業的發展帶來機遇和挑戰。
目前我國TPU行業正處于快速成長期,已成為材料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端制造領域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材料,市場前景廣闊。預計到2026年其消費量將達到90萬噸左右,未來五年年復合增長率在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