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組方為桂枝、豬苓、澤瀉、白術、茯苓。功效為利水滲濕(促進水液運行來祛濕)、溫陽化氣(溫通體內陽氣)。
五苓散適用于陽不化氣(人體氣機受阻)、水濕內停(水濕停留在體內)所致的水腫,癥見小便不利(小便不順暢)、水腫腹脹、嘔逆泄瀉、渴不思飲者。
方中重用澤瀉,直達腎與膀胱,利水滲濕。茯苓、豬苓淡滲利水。白術健脾燥濕(強健脾臟,祛除濕邪),促進運化,使津液四布。
桂枝溫通三焦陽氣,內助膀胱氣化,協滲利藥物發揮輸布津液的功效,兼散太陽經的邪氣,共為佐藥。五藥相合,共同達到溫陽化氣、行水、利水的功效。
上述方藥需要由中醫辨證后使用,以免貽誤病情或產生不良反應。服藥期間,生冷油膩有刺激性,難消化的食物盡量避免食用。
五苓散的功效是利水滲濕(促進水液運行來祛濕),溫陽化氣(溫通體內陽氣)。主治水腫、泄瀉、小便不利(小便不順暢)等。
五苓散出自《傷寒論》,本方由豬苓、白術、澤瀉、茯苓、桂枝組成。可用于蓄水證,癥見小便不利、頭痛、發熱、煩燥、口渴欲飲,甚則水入即吐等;痰飲證,癥見少腹部跳動,嘔吐涎沫,頭暈,或短氣咳嗽等;水濕內停證,癥見水腫,泄瀉,小便不利等。
五苓散是利水化氣之代表方,不良反應和禁忌尚不明確。
服用本方前,應請醫生進行辨證,并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避免用藥不當,以免延誤病情。
五苓散的功效是健脾益氣(增強脾臟功能,補益脾氣)、利水除濕(通利小便以減少體內的水濕);其作用是治療陽虛水泛(陽氣虧虛導致水飲泛濫)、水濕內停(水濕停留在體內)所致的水腫,癥見小便不利、水腫腹脹等。
五苓散出自于《傷寒論》,是由豬苓、茯苓、澤瀉、炒白術、肉桂組成的經典祛濕方劑,現已被制成中成藥,以除濕利水為主,加以健脾、溫陽的藥物,以溫陽化氣(溫通體內陽氣),恢復脾臟運化水濕的功能。
因此其作用主要體現在治療陽虛不能化氣、氣不能運化水濕、水濕阻斷陽氣生成的病癥。
因此,五苓散對于治療陽虛水泛、水濕內停所致的肌表及體內的水腫、腹脹、腹瀉、嘔呃、不思飲食、渴不欲飲、小便不利等病癥效果顯著,同時不傷脾腎,還可促進脾腎功能。
建議藥物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