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病毒服用的藥物目前首選強效低耐藥藥物,如恩替卡韋、富馬酸替諾福韋酯、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
口服的強效低耐藥抗病毒藥物不僅方便,患者配合度高,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目前對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只要符合抗病毒指征,應積極服用抗病毒藥物,目的是長期抑制病毒復制,降低傳染性,減輕肝臟損傷,減少或預防肝硬化甚至肝癌的發生。首先推薦的藥物是強效低耐藥藥物,如恩替卡韋、富馬酸替諾福韋酯、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另外,妊娠期病毒載量大于2×1067IU/ml時,為了降低母嬰傳播風險,推薦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在孕24周至28周可選擇富馬酸替諾福韋酯或替比夫定口服。
在抗病毒治療過程中,需要定期復查,評估抗病毒治療效果、及時發現耐藥和不良反應并監測肝硬化或原發性肝細胞癌等。
針對不同類型的肝炎病毒(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治療方法和藥物有所不同。
1.甲型肝炎:甲型肝炎是一種自限性疾病,通常無需特殊抗病毒藥物治療。治療主要為對癥支持治療,如補充水分、休息和保肝藥物。
2.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的治療藥物主要包括抗病毒藥物和免疫調節劑。常用抗病毒藥物有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等。免疫調節劑如干擾素α、長效干擾素(如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等。
3.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治療藥物主要是直接抗病毒藥物,包括索磷布韋、達卡拉韋等。治療方案需根據病毒基因型、肝損傷程度和病患情況進行選擇。
4.丁型肝炎:丁型肝炎與乙型肝炎共同感染,因此治療方法類似于乙型肝炎。目前針對丁型肝炎的藥物研究仍在進行中,如利巴韋林等,但尚未普遍推廣。
5.戊型肝炎:戊型肝炎通常為自限性疾病,無需特殊藥物治療。治療主要為對癥支持治療,如補充水分、休息和保肝。
治療肝病毒的藥物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根據不同的個體情況和肝功能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和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