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分級的評定標準一般需要根據運動時肌肉的收縮能力判斷,主要分為0級-5級,不同等級有不同的評定標準。
1.0級:該情況較為嚴重,通常表示無肌肉收縮能力。在檢查過程中,一般不會觀察到任何肌肉收縮,患者完全無法活動相關肢體。患者可能需要緊急醫療關注,治療將取決于具體原因,必要時可能需要機械輔助呼吸。
2.1級:該等級通常表示存在輕微的肌肉收縮,患者可能產生一些肌肉收縮,但肌肉力量非常有限。治療的目標是確定肌力喪失的原因,并采取措施來治療基礎病因,而康復治療可能有助于改善肌力。
3.2級:局部肌肉能夠實現重力消除,能夠在無重力或重力減輕的情況下實現肌肉收縮,如平躺、坐位等,但無法抵抗重力。物理治療、運動療法可以幫助患者重建肌力。
4.3級:該情況通常說明肌肉能夠抵抗重力,患者能夠實現肌肉收縮并抵抗重力,但無法克服額外的阻力。肌力訓練能夠改善肌力并提高肌肉對抗額外阻力的能力。
5.4級:此時局部肌肉能夠抵抗部分阻力,能夠實現肌肉收縮,抵抗重力并克服一定的阻力。康復治療可以幫助患者進一步增強肌力,以實現更接近正常的肌力水平。
6.5級:該情況一般說明機體能夠實現正常的肌肉收縮,可以抵抗重力的影響,并且克服任何情況對肌肉產生的阻力。一般不需要進行特殊處理,因為肌力正常。
如果身體肌肉出現不適,還需及時前往當地正規醫院檢查,并且遵醫囑開展針對性治療。
肌力一般來說,從不管是脊柱外科還是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都把它分成六個級,0級是肌肉沒有收縮,在臨床上把這個稱為是癱瘓,就是肌肉癱瘓,沒有任何的肌力是0級。1級可以看到肌肉收縮,從皮膚表面上可以看到輕微的肌肉的收縮,但是這種肌肉收縮幾乎是無效的,看不到肢體的運動,包括甚至手指頭任何的運動都沒有,只能看到肌肉一點點的收縮。2級就是肌肉有了收縮,有了運動,但是不能夠抵抗重力,也就是比如說下肢,下肢要運動只能是平著,水平移動,而不能夠上下移動,不能抵抗重力,只能是一個水平的移動,這是第2級。第3級是肌肉有運動,同時能夠抵抗重力,也就是可以躺著的時候,臥位的時候,下肢的肌力可以抬離床面兒,這個叫做3級,3級是一個剛開始有了運動,但是還不能抵抗阻力的一種情況。
4級就是肢體的肌肉,不單是可以抵抗重力,還可以抵抗了一部分的阻力。就是醫生在檢查的時候,把手搭在或者壓在病人的肢體,不管是上肢或者下肢,能感覺到給他一定的阻力,還可以運動。但是這種力量還不夠強大,不能抗拒完全的阻力,也就是跟醫生還不能做有效的對抗,完全的對抗。第5級的時候,肌力不但能夠抗阻力,而且基本上接近于正常,跟其他的正常人同樣的重量體格的基本上是差不多。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肌力是神經檢查的重要的手段,與肌力同等級別的檢查,還有一個就是感覺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