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不建議買理財產品的原因如下:
1、理財產品不保本,存在風險性
理財產品募集到的資金一般投資于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其它金融市場,當理財產品投資的標的物出現下跌的走勢時,其收益率會降低,甚至出現為負的情況,當投資標的物上漲時,投資者會獲取一定的收益。
2、在銀行買理財產品手續繁瑣
在銀行買理財產品,首次風險測評需要在網點進行,即銀行工作人員要陪同投資者進行風險測評,風險評估會根據投資者年齡、收入情況、家庭資產情況、投資經驗等多方面對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其手續比較繁瑣,一般來說,銀行工作人員會建議投資者直接存大額存單,或者定期存款。
3、銀行工作人員有攬存任務
銀行會有攬存的任務,只有定期或者活期才會算銀行的存款,所以銀行更希望用戶購買定期存款。
普通人不要買股票的原因如下:
1、股票的風險性較大
科創板的、創業板的個股當天漲跌幅限制為20%,其它普通股票,其漲跌幅限制為10%,與其它的理財產品相比較,其風險性較大,對于普通人來說,一旦買錯個股,可能會出現血虧的情況。
2、股票對專業知識要求較強
影響股票漲跌的因素較多,比如,資金、主力動向、市場消息、行業前景、業績、宏觀政策等等,這需要投資者有較高的專業知識,而大部分普通人專業知識不夠扎實,交易個股會出現巨虧的現象。
3、不會合理地設置止盈止損
普通人在買入股票之后,就不管了,不會根據股票的走勢等其他因素設置止盈止損位,從而導致所獲得的利益在股票下跌的情況吐回去,甚至虧得越多。
4、追漲殺跌
在股票市場上,普通投資者喜歡盲目地追漲殺跌,即在股票上漲的時候盲目地買入,在股票下跌的時候,盲目地賣出,對股票的走勢把握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