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國新辦就國家層面知識產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運行舉行發布會。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陶凱元介紹,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在切實保護專利等合法壟斷權利的同時,依法履行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司法職責。在多起案件中認定被訴行為構成壟斷,負責起草的反壟斷民事訴訟司法解釋即將發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法庭共受理案件18924件,審結15710件,審判質效明顯優于改革前的審理機制,充分體現了國家層面知識產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的制度優勢,切實加強了知識產權法治保障。
一是充分發揮集中審理優勢,有效激勵保障科技創新。法庭貫徹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理念,堅持嚴格保護,加大對關鍵核心技術、重點領域、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大侵權賠償力度,高額判賠案件越來越多,2023年在8起案件中適用懲罰性賠償。
二是有效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助力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法庭在切實保護專利等合法壟斷權利的同時,依法履行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司法職責;在多起案件中認定被訴行為構成壟斷,負責起草的反壟斷民事訴訟司法解釋即將發布。加大技術秘密保護,“香蘭素”案、“蜜胺”案、“橡膠防老劑”案等判賠均超億元。
三是統籌推進國內法治與涉外法治,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法庭堅持依法平等保護中外權利人,共審結涉外案件1198件。多起案件中促成中外當事人達成一攬子和解,以“東方經驗”實質性化解跨國糾紛。積極探索國際前沿問題,為知識產權國際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四是持續深化改革創新,不斷完善知識產權訴訟機制。法庭通過專業法官會議制度和定期發布裁判要旨、典型案例等,確保法律適用統一。探索專利民事與行政案件協同審理,牽頭建立“全國法院技術調查人才庫”和共享機制,建立全國首個技術類知識產權裁判數據庫,大力推進在線訴訟,促進提升審判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