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查個人征信,可以通過征信中心官網查詢、手機銀行查詢、網上銀行查詢、銀聯云閃付APP查詢,查詢方法有所不同,具體如下:
1、征信中心官網查詢
通過征信中心官網查詢個人征信,需要進入首頁中間位置的“互聯網個人信用信息服務平臺”才能操作,操作流程分為5個步驟:即用戶注冊→用戶登錄→身份驗證→提交查詢申請→獲取查詢結果。
(1)用戶注冊
針對的是還沒有在平臺注冊過的新用戶,要輸入姓名、選擇證件類型、輸入證件號碼等填寫身份信息后,再補充用戶信息,完成注冊。
(2)用戶登錄
用戶注冊成功后,輸入登錄名、密碼、驗證碼,登錄個人信用信息服務平臺。
(3)身份驗證
在信用信息服務平臺,有銀行卡、數字證書驗證幾種方式,從中任選一種按提示完成身份認證才能進行下一步操作。如果多次身份驗證沒有成功,建議去線下渠道,比如征信分中心網點查詢征信。
(4)提交查詢申請
身份認證成功后,借款人要從個人信用信息提示、個人信用信息概要、個人信用報告三個產品中任選一種產品,而一般查詢征信都是想了解自己的信用信息情況,自然是選擇個人信用報告這種產品比較合適。
(5)獲取查詢結果
個人信用信息服務平臺收到借款人查詢申請后,會在24小時之內按借款人的需求對信用報告進行加工,完成后向借款人的手機發送一條帶有身份驗證碼的短信,借款人收到短信后要在7天之內重新登錄個人信用信息服務平臺,輸入收到的驗證碼獲取自己的個人信用報告。
2、手機銀行查詢
如果借款人有下載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信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中國光大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廣發銀行這14家銀行的手機銀行,可以通過手機銀行查詢征信報告。
這些銀行是獲得征信中心授權開展手機銀行查詢征信服務,流程都差不多,需要登錄手機銀行后找到類似的征信查詢服務,點擊后完成身份驗證后再按提示一步步操作查詢。
3、網上銀行查詢
如果借款人有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廣發銀行、浦發銀行這9家商業銀行中的銀行卡并且開通了網上銀行,可通過這些銀行的網上銀行查詢個人征信報告。
這些銀行是和征信中心合作的商業銀行,獲得征信中心授權開展網銀查詢征信服務,每家銀行查詢流程有所區別,但是都需要登錄網上銀行后找到征信查詢類似的服務,點擊后驗證身份再進行查詢。
4、銀聯云閃付APP查詢
作為中國銀聯和各大商業銀行等推出的一款移動支付APP,銀聯云閃付APP也能提供網上查詢個人征信的服務。借款人手機上如果有下載銀聯云閃付APP,可在登錄后點擊“我的”找到“信用報告”,按提示完成身份認證后再提交申請。
網上查詢個人征信注意事項:
1、可以免費查詢
通過上述四種渠道網上查詢個人征信,都是直接免費的,并且沒有次數限制。
2、只能查簡版征信
網上查詢個人征信獲取的征信報告是簡版征信,只能大致查看信貸記錄、部分公共記錄和查詢記錄的基本信息,如果想要查看詳細的個人征信報告,需要到征信分中心網點或者是合作商業銀行網貸等線下渠道查詢。
只要不是被越權查詢了,那么一個月查二次征信沒有什么影響。
征信查詢記錄中主要會記載查詢日期、查詢機構、查詢原因、查詢次數等內容,而需要特別關注的是查詢機構和查詢原因,即誰查詢的、為什么查詢。
1、若查詢機構是本人查詢,那么一個月查二次征信沒有影響。
本人本來就有權了解個人征信記錄情況,一個月查二次完全是正常操作。只是注意,本人查征信若是通過線下柜臺查詢,那么每年只有二次免費機會,從第三次起要收費10元/次。
而若是通過商業銀行網銀、手機銀行,或者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的信用信息服務平臺查詢征信,那么不管查多少次都是免費的,沒有次數限制。
2、若查詢機構不是本人,但有本人授權,那么一個月查二次征信也沒有什么影響。
經本人授權的機構,查詢征信的原因無非貸款審批、信用卡審批、融資審批、擔保資格審查、貸后管理等,其中貸后管理查詢無影響,這是貸款機構正常的管理操作。
而其他審批查詢會說明自己有融資貸款需求,但需求不頻繁、不是很缺錢、經濟不緊張、沒有四處借貸,畢竟一個月只有二次征信查詢記錄,因此影響不大,基本上沒影響。
3、若查詢機構不是本人,且未經本人授權,那么一個月查二次征信有影響。
本人的征信,未經本人授權,而被其他人或其他機構越權查詢了,會有隱私信息泄露的風險。要知道征信上的隱私敏感信息有很多,比如手機號、身份證號、出生年月、家庭地址、工作單位等。
這些隱私信息若被有心人利用,那么就有可能造成自身財產損失,因此一旦發現本人征信報告有被越權查詢時,應當及時向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反映情況。
溫馨提示,有時候自己申請的貸款,其放貸機構可能和貸款服務平臺不一致,而是貸款平臺合作的金融機構,自己沒認出來,以為被越權查詢的情況也是有的,因此有懷疑時也可以直接向金融機構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