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癌是發生于女性外陰部位的惡性腫瘤,主要癥狀為外陰持續瘙癢、局部腫塊或潰瘍,可伴有疼痛、出血等。但早期癥狀多不明顯,容易被忽視。
1. 外陰瘙癢:外陰瘙癢是外陰癌常見的首發癥狀,可持續存在,局部常有抓痕。
2. 外陰腫塊:外陰癌患者常在外陰部出現腫塊,可伴有疼痛或出血。腫塊可迅速增大,形狀不規則。
3. 外陰潰瘍:外陰部的潰瘍也是外陰癌的常見癥狀,表現為外陰部出現經久不愈的潰瘍,局部可有出血、感染等。
4. 排尿困難:隨著腫瘤的發展,外陰癌可能會壓迫尿道,導致排尿困難。
5. 性交困難:外陰癌患者可出現性交時疼痛、出血等癥狀。
總之,女性如出現外陰持續瘙癢、外陰腫塊或潰瘍等癥狀,應警惕外陰癌的可能,建議及時就醫診治,以獲得最佳治療效果。
多數外陰癌患者,首先會出現外陰瘙癢,隨著病情的逐漸發展,患者外陰部位會出現結節或腫塊,并逐漸增大、壞死、破潰及感染,分泌物增多等表現,腫物可呈乳頭狀或菜花樣,并迅速擴大,累及肛門、直腸和膀胱等。
外陰癌是外陰的惡性腫瘤,常發生于大陰唇,其次為小陰唇、陰道前庭及陰蒂等位置。發病原因不明,目前認為人乳頭瘤病毒(HPV)是導致外陰癌的主要原因。如果患者HPV是陰性,也可能與外陰白斑、外陰硬化性萎縮、其他性傳播疾病如皰疹病毒感染、梅毒、性病性淋巴肉芽腫等有一定聯系。
外陰癌主要通過臨床癥狀及組織病理學檢查進行確診。當患者外陰部位出現經久不愈的潰瘍、疣狀增生或白色病變時,要引起重視,及時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明確診斷,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外陰癌屬于惡性腫瘤,容易復發,患者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有效控制病情的加重。
外陰癌患者的早期癥狀可有外陰不適,局部腫塊或潰瘍。
外陰癌多指外陰惡性腫瘤,一般為外陰鱗狀細胞癌。外陰癌的發病與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其中hpv16型感染超過50%)、外陰硬化性苔蘚、分化型外陰鱗狀上皮內瘤變等有關。該病主要發生于絕經后婦女,但是年輕女性發病率有升高趨勢。
外陰鱗狀細胞癌最常見的癥狀有外陰瘙癢、外陰疼痛或排尿時灼痛,局部可發現腫塊,當腫瘤破潰可出血形成潰瘍。若癌灶累及尿道,可影響正常排尿。
患者體檢可見外陰癌灶,以大陰唇多見,其次為小陰唇、陰蒂、會陰、尿道口、肛門周圍等;若癌癥發生腹股溝轉移,體檢時還可發現淋巴結腫大,且質地較硬、無活動感。晚期腫瘤還可累及膀胱、直腸、盆腔淋巴結、肺和骨等部位。
建議若出現以上的癥狀的女性,及時前往醫院檢查,明確病因后進行針對性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