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皮膚病科,很多疾病都有自己的俗名,也就是民間群眾給起的外號,纏腰龍就是其中之一。從字面意思,我們可以判斷出纏腰龍與人體腰部有關,基于“纏”這個字,還可以判斷出它生長在表皮外,因為要是在體內,可能就叫寄生某某病了。實際上,纏腰龍就是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纏腰龍的特點
帶狀皰疹是一種影響神經的皮膚感染性疾病,是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它的形態呈帶狀分布。帶狀皰疹多發于腰部,所以民間俗稱纏腰龍,不過它也可能發生在頭面部、頸部、胸部、腹部及四肢。通常情況,帶狀皰疹患者會有灼熱感、神經痛,觸碰患病部位有明顯疼痛,但是也有患者痛感較輕,或經過相關治療沒有痛覺,此種情況并不意味著病情好轉。在我的臨床治療中,遇到過纏腰龍反映較小,結果病情發展發展相當嚴重的例子,在此分享給大家以作警示。
案例分享:
去年夏天,我接診了一例頭面部帶狀皰疹的男性患者,70歲,身體狀態不錯。就診時左側面部顯著腫脹,大量群集水皰,部分為血皰,但是基本上疼痛不明顯,僅僅感覺半邊頭皮、面部皮膚麻木不適,輕度瘙癢。就診時患者及家屬均高度重視治療,積極要求輸液。根據患者的皮疹情況,盡管患者神經痛不嚴重,但是考慮到一般皮膚損害的嚴重程度與神經損害的嚴重程度成平行關系,也就是說,皮損越嚴重,神經損害也更嚴重。所以,給予了患者一周的阿昔洛韋輸液抗病毒、肌肉注射腺苷鈷胺營養神經治療,同時給予中藥清熱解毒利濕、外抹解毒燥濕止痛的中醫,反復交代患者一周后復診。
擅自停藥,病情加重
一周后患者發現皮疹全部結痂,仍然無明顯疼痛,麻木也減輕,于是自作主張停止治療,也未復診。結果,過了一周患者來復診了。原來,前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患者突然發現自己面癱了,嘴歪了,流口水,眼睛也閉不攏了,緊急到醫院急診科查腦CT等,未發現腦血管異常。次日清晨,突然頭面部疼痛加重,于是天沒亮就來掛號等我了。
患者的情況屬于中斷治療后,病情繼續發展并加重,引發了面部神經系統異常,出現面癱等情況。此時只能給患者重新治療,而治療手段已經不像先前那么簡單了。
帶狀皰疹的治療周期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本病好發于成人,春秋季節多見。發病率隨年齡增大而呈顯著上升。由于病毒具有親神經性,感染后病毒可沿神經纖維移至皮膚,使受侵犯的神經和皮膚產生強烈的炎癥。神經損傷后經過積極的治療,如果恢復理想的話需要4到6周,部分免疫力差的病人,神經損害會非常嚴重,需要3個月左右才能恢復,少部分人甚至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若是失治或者誤治,有可能長時間遺留后遺神經痛達數年。
因此,一旦患帶狀皰疹,不僅需要盡早接受治療,還需要聽從專科醫生的建議,直到神經的損傷完全恢復后才能停藥,切不可擅自停止治療,甚至只是接受一些偏方的治療而影響神經的修復,導致出現后遺神經痛。